欢迎来到365导学网!
池州
切换分站
400-138-6968
课程分类
机电一体化专业
  • 机电一体化专业
  • 机电一体化专业
  • 机电一体化专业
  • 区域:
  • 上课班制:全日制
  • 课程类型:普通课程
  • 授课时间:8月
  • 授课对象:应历届初高中毕业生
  • 网报价格:电询    课程原价:电询
  • 咨询热线:15665596361
  • 课程详情
  • 机构简介
  • 地图信息
  • 网上报名

课程关键词:池州职业技术学院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方向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师资力量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核心课程


机械制图、电气CAD工程实践、电工技术基础、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加工工艺、数控机床编程、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子技术基础、检测与传感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机床电气控制(电机与电气控制)、PLC、电力电子技术、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数控机床与维修、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控制技术)、自动化控制原理(PC控制与组态)、供配电技术等。


实训课程


电工技术基础实训、金工实习、电子技术基础实训、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训、液压传动实训、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实训、PLC编程实训、数控机床维修实训、毕业实训、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涯规划、职业环境认知、成功素养拓展、工作能力提升、激情自主创业、求职过程胜出、初涉职场转型等。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软件


设计制图:AUTO CAD、UG、solidworks、3ds max等


编程仿真:PLC编程setp7(西门子PLC组态编程调试软件)、;51单片机编程keil(AT89系列、8051内核)仿真Proteus (很多单片机支持C++,包括凌阳十六位单片机);数控编程仿真斯沃数控、宇龙数控仿真系统;维修仿真数控机床维修仿真软件。


PC组态软件:wincc(西门子)、组态王、昆仑组态等。


电子仿真:NI Multisim 、Proteus 等


液压与气动仿真:AMEsim、MSC等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


1、培养学生具有机、电、液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


2.具有机械加工设备的初步操作技能和数控加工、数控编程的能力。


3.具备从事机电技术必需的理论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运行与维护人员,并具有设备改造能力的高等技术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4.能在机电设备制造企业、从事机电产品设计与开发、企业与车间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以及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销售及管理;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装等。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365导学网看到的,谢谢!

机电一体化专业
机电一体化专业
机电一体化专业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是2002年7月由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安徽省第一批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学校。学校先后荣获“安徽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安徽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2014-2015年度“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安徽省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第十一届安徽省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2016年我校创业学院获批“安徽省首批省级创业学院”。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其前身的池州师范学校和池州农业学校均于1917年建校,距今已有100年建校历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学校现坐落在中国首个生态经济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池州,城市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交通便捷发达。学校占地面积770余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0.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亿元。拥有图书馆、游泳馆、体育馆、标准田径运动场等设施。校园环境美观整洁,教学、生活设施配套齐全。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专兼职教师356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及行业专家90余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0%以上。目前我校共45个专业,专业涵盖电子信息、农林牧渔、土木建筑、装备制造、交通运输、医药卫生、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教育与体育10大类。在校生达8500余人。学校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94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0余个,充分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学校建有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有力地推动了“双证书”的实施,学校还与省内外近百家知名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建立了人才共育机制。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学校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拓宽就业渠道,提供创业扶持,全面做好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一直稳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稳步提升,毕业生供不应求。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未来的发展征程中,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秉承“明德、强能、创新、立业”的校训精神,走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教育与培养,大力倡导“因材施教”的教风,培养“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学风,让全体学生都能实现毕业就能就业、上岗就能上手,个个成才、人人出彩。

该机构尚未标注地图位置。